孝老爱亲模范
杨美存
杨美存,女,汉族,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腾冲明光镇人。在大嫂、二嫂、丈夫因交通事故相继离世,大哥常年在外打工、二哥身患残疾、父母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她毅然承担起孝敬2位老人、抚养7个孩子的重担。2015年,被表彰为“最美腾冲人”。
2002年,杨美存嫁到凤凰社区下排村民小组老李家。兄弟三人成家后分了家,各自为了小家庭的幸福而奋斗,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两位嫂子在栽秧回家的途中因意外车祸身亡,留下了4个年幼的孩子。当时,父母已经年过花甲,而且常年生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加之大哥常年在外务工;二哥身患言语二级残疾,虽可以在村内打点零工,但由于多种原因限制,也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杨美存已经育有一女,并怀了二胎(双胞胎),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杨美存夫妇毅然担起了照顾大哥、二哥家4个孩子的责任。屋漏偏逢连天雨,2010年,丈夫李成仕也因车祸身亡,家庭的不幸遭遇,导致三个家庭七个孩子的生活、教育学习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在这支离破碎的家庭里,作为七个孩子的“母亲”,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她不卑不亢,上孝父母,下扶持七个未成年孩子,处理三个家庭的日常琐事,不畏艰辛,不问回报,只求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成人、成才。杨美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孝敬公婆的好儿媳,更是一位养育7个孩子的好妈妈。
杨菊雁
杨菊雁,女,汉族,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龙陵县中心敬老院院长。她满腔热情服务老人,视孤寡老人为亲人,得到社会、家属、老人的一致好评。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
她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老人、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集体生活的乐趣。她以重阳节为契机联合各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举办敬老爱老晚会。利用寒暑假招募大、中学生到院里进行志愿服务,有效传播孝文化。她把每一个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老人之间相互打闹,她总是耐心开导他们,用爱心感化他们。每个月,她为八十岁以上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八十岁以下老人生日时,她也会让餐厅贴心地煮上一碗糖鸡蛋。老人半夜两三点得急病,她总是毫不犹豫地钻出热被窝,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救。对病重老人,她总是叮嘱工作人员全天守候,帮助按摩、翻身、清洗大小便。对于临终老人,她像对待亲人一样陪伴,帮助他们克服绝望恐惧心理。有老人去世,她都会带领职工为老人“净身”、穿戴“寿衣”,直到顺利下葬。每到清明节,她带领行动方便的老人为亡故人员扫墓,既对亡灵表示怀念,也安慰了其余老人的心灵。在家里,她对待自己的公婆如亲生父母,节假日回家,总是为二老煮饭、洗衣,陪他们聊天,听他们倾诉;老人生病,她衣不解带的伺奉左右……亲戚、邻里有不讲孝道的,她总是上门劝说,带领他们学习法律法规,给他们讲孝道。对于不知改正的,她敢于严厉批评,帮老人申请法律援助。
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
曾云英
曾云英,女,汉族,1953年12月出生,原隆阳区动力厂退休工人。她在自身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动员全家20年如一日倾情赡养一位与自己无亲缘关系、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直至老人100岁去世时为其送终。
现年67岁的曾云英和丈夫,用一双辛勤的手支撑了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一个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老人,长达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不离不弃。该老人名叫袁友兰,生前系孤寡老人,是曾云英的婆婆所请的保姆。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曾云英和她丈夫就担负起对袁友兰老人的照顾与赡养。曾云英曾患直肠癌,丈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经常住院,在这种状况下,曾云英和她丈夫依旧担负起对袁友兰老人的照顾与赡养。老人一直以来身体都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曾云英看老人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不顾自己也是病人,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老人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老人服用。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曾云英和丈夫悉心照料着袁友兰老人,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二十多年如一日。曾云英和丈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孝心。展现了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孩子在父母的感染下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在工作上也年年拿先进。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孝顺婆婆、尊重老人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