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保山市关于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和生育观,有效杜绝早婚早育、未婚先孕、非婚生育等现象,保山市积极开展婚育新风宣传活动,并将10月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月。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使宣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抓组织,“三联动”扩大宣传广泛性
发动相关部门联动
制定了《保山市2020年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月活动方案》,召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妇联、团市委等机制办组成部门召开“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宣传月活动专题会议,成立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妇女儿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细化活动方案,明确宣传主题和目标,做好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动人才队伍联动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妇幼保健专家、法官、律师等专家作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生殖健康、预防儿童性侵、早婚早育危害等宣传教育。充分动员广大妇女、志愿者等社会群体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行动,通过“把优良家风带回家”、“把法治安全带回家”、“把社会关爱带回家”等活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生活生长情况,引导教育儿童健康发展。
发动服务主体联动
文明办进行早婚早育、包办婚姻、定娃娃亲、索取“天价彩礼”等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反面教育,禁止为未成年人举办婚宴,把婚育新风作为文明创建评选内容,倡导依法婚育,婚事新办。民政部门开展婚姻登记管理知识宣传,督促及时依法补办婚姻登记手续、规范婚姻登记行为。教育部门在中学校园内开展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早婚早育危害等宣传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防止学生辍学。卫健部门开展计生政策、优生优育知识、生育保健知识等宣传,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对早婚早育、非婚生育的危害、婚前检查的必要性等进行宣传。开展早婚早育有害健康,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福以及计生政策法规宣传。司法部门采取以案说法、发送公益短信、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城乡开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清早婚早育危害,形成自觉抵制早婚早育、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人社部门对外出务工未成年人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劝返。引导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进入高中的未成年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向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宣传不得招收未成年人务工,杜绝用工单位招录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妇联系统通过开展“巾帼讲堂乡村行”“美丽乡村.女子学堂”“婚育新风进万家巡讲”“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父母成长计划”等活动,加强对妇女早婚早育及非婚生育危害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家长重视子女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让家长以正确的婚育观,并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团委系统在青少年中倡导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树立崇尚学习、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组织、指导学校团委开展婚育新风知识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宣传活动。
抓载体,“五依托”强化宣传针对性
依托妇儿活动平台
依托“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妇女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妇儿活动阵地,用活基层执委力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宣传,引领广大家庭弘扬良好家风文化,树立正确婚育观。截止目前,全市768所“儿童之家”、949所“妇女之家”、2468所“家长学校”分别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等活动31场次,受益妇女儿童人数20000余人次。
依托新旧媒体平台
依托保山电视台、保山广播电台、保山日报、保山新闻网等传统媒体平台及各单位网页、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辟婚育新风知识宣传专栏,播放婚育新风公益广告、科普知识等,并对本次宣传月相关活动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依托妇儿法律平台
依托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加大妇女儿童权益纠纷调解及法律援助力度;设置信访维权服务窗口,为12338妇女维权热线对求助群众做好心理咨询、法律帮扶等服务;各县(市、区)积极建立“婚姻家庭调解室”,针对婚姻家庭纠纷问题,形成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妇女议事会作用,以“群众的工作,群众做”为导向,发动组织基层广大妇女用自身的优势和力量参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难点事和民生事,实现服务妇女儿童、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妇联组织共有妇女议事会220个,议事286件次,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
依托家教网络平台
依托全市家庭教育网络平台,采取“上接”“下连”的方式,通过家庭教育普及婚育新风知识。邀请全国、省家庭教育专家,围绕孩子成长父母应该怎么做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扩大宣传面;发动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深入学校、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家长重视子女教育,防止早婚早育。
依托校园教育平台
依托校园教育平台,开展“禁止早婚早育弘扬婚育新风进校园”“青春健康进校园”等主题巡讲,通过培训、讲座、现场答疑、情景教学等形式,在全市各中学校园内开展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早婚早育的危害等宣传教育。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指导学校围绕树立远大理想,拒绝早婚早育等内容,防止学生辍学。据统计,各级深入校园开展主题宣讲150场次,30000多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抓方法,“十个一”增强宣传多样性
一封倡议书
向全市广大家庭发出了一封《弘扬婚育新风 倡导健康生活》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家庭,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家庭观,本着对国家、对家庭、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做婚育新风的实践者、传播者、推动者。
一套宣传册
各级通过编制《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识宣传册》《为青春护航——青春期健康教育宣传册》《婚育新风进万家海报》《禁止早婚早育法律知识》《拒绝早婚早育 缔造美好人生》《婚姻法节选》《青春期健康教育读本》《婚检项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种宣传册,大力倡导男女平等、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良好家风等健康婚育观念。
一张问卷表
制作《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在线调查问卷,摸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青春期性教育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制定指导意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知识,以便对孩子进行科学指导。
一场宣传会
利用群众赶集、开会时间,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各挂钩单位,通过摆摊设点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发放宣传单、走访入户等方式开展宣传服务,向社区居民宣传婚育新风知识、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知识及各项卫生保健知识,并请专家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据统计,开展集中宣传9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发放避孕套600余盒,现场解答1500余人次,免费量血压500余人,入户走访10000余户。
一堂线上课
利用互联网培训覆盖面广、成本较低的特点,先后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以举办家庭教育线上公益讲座的方式营造家长重教育,孩子爱学习的环境。截止目前已经举办《中国梦·复兴梦》《莫让孩子感情过早靠岸》《专家式带娃》《预防早婚早育——与青春期孩子和家长谈“性”与“爱”》《好婚姻 好家风》等主题线上公益讲座,受教育人数近50万人。从孩子树立梦想、应对感情问题,家长学习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个方面引导家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学习的年纪好好学习,到结婚的年龄再结婚。
一节线下课
充分发挥妇联干部家庭教育作用,通过“巾帼讲堂乡村行”“巾帼讲堂进校园”等活动将家庭教育知识,如:《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花开会有时 唯有静待之》等专题,来到群众身边,面对面手把手引导家长教育好子女,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禁止早婚早育。宣讲团共深入五县市区开展讲座22场,受益5000人。利用各地资源,组建本地讲师团,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开展“美丽乡村·女子学堂”,“婚育新风进万家”专题巡讲,开展《亲子沟通的秘密》《解说<民法典>婚姻篇》《爱的教育》《女性健康知识》等讲座,传播好家风家教,帮助母亲成长,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据悉,保山市自“美丽乡村·女子学堂”开讲以来,共邀请讲师40余人,深入学习家风家教、健康生活、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123期,受益群众20000余人。
一篇知识文
撰写什么是早婚早育、早婚早育危害、禁止早婚早婚的法律知识、预防早婚早育我们应该怎么做等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广大群众宣传,市、县(市、区)妇联、公安、法院、司法、卫健、文明办等多部门公众平台积极转发文章,阅读群众10+万人。
一本案例集
由市中级人民法院收集整理《隆阳区首例因辍学由政府起诉学生家长监护人责任纠纷案件》《按习俗与未满14周岁女子结婚 一男子获刑三年六个月》《早婚早育家庭孩子抚养权纠纷案件》《早婚早育家庭刑事案件》等早婚早育相关法律案例,由市卫健委收集整理《早婚早育女孩生下心脏发育不全的孩子》《早婚早育女孩难产差点送了命》等早婚早育相关健康案例,由市教体局收集整理《辍学后重新返校园的少年》《一个都不能少》等倡导教育的案例。并揭示了案例的典型意义所在,“小案件”直抵“大道理”,用身边的真实故事生动的告诉广大群众早婚早育的危害,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期宣传栏
在单位、乡镇、村(社区)、卫生室等公共场所设立专门的宣传栏或标语口号,增加群众的知晓率。利用乡、村宣传栏、单位电子屏、学校黑板报、婚姻登记窗口标语、卫生室横幅等作用,积极推送“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一个专题栏
在保山电视台、保山广播电台、保山日报、保山新闻网、各单位网页、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开设婚育新风宣传专题栏,定期推送禁止早婚早育相关法律知识、婚育新风科普知识等。
抓内容,“七融合”提升宣传实效性
融合文明知识
将增强群众道德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纳入宣传内容。将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孩成才、女儿养老等典型事例,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努力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等内容纳入宣传内容。
融合法律知识
将《宪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关于婚育相关知识逐条梳理,并通过讲座、宣传材料等进行普及教育。
融合健康知识
将性健康、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重视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等知识纳入宣传内容,从保障群众生育健康角度保障教育大家科学选择结婚怀孕时机,防止早婚早育。
融合心理知识
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宣传内容,关注青少年成长需求,帮助青少年远离情感误区,防止他们由好奇而陷入早恋,从而导致早婚、早育。
融合科普知识
融合科普知识。将什么是早婚早育、早婚早育的现状、早婚早育危害、如何预防早婚早育等知识纳入宣传内容,让群众清楚的了解早婚早育是什么回事。
融合家教知识
将青春期教育、家庭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家庭应给孩子的指导等知识纳入宣传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家长重视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生理、心理变化,及时应对,帮助孩子成长。弘扬家庭美德,塑造良好家风,抵制不良习俗,树立重视孩子教育、家庭和睦的氛围。
整合信念知识
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育观,学校围绕树立远大理想,拒绝早婚早育等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出黑板报或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强化宣传教育,防止学生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