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青华街道妇联召开辖区内45支广场舞领队座谈会,区妇联主要负责同志到会指导。会上,妇女姐妹们围绕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和参与弱势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的点点滴滴以及调解化解中的奇招妙招畅所欲言,为下一步全面倡导全区广场舞团队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预防—调解—服务”全链条治理模式,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服务延伸到家庭,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的实践路径奠定基础。
从“舞伴”到“调解员”:角色转变的初心。乔大姐(社区广场舞领队)说:“我的心得就是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以前我们跳舞就是图个乐呵,没想到现在能用这层关系帮大家解决烦心事!记得第一次调解是队里两个姐妹因为婆媳矛盾闹别扭,我就借着约跳舞的机会,把她们拉到公园长椅上,听她们倒苦水。说着说着,两人都意识到互相体谅的重要性,最后和好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既是跳舞的,也是‘和事佬’,有矛盾都愿意找我们聊聊。”
柔性调解:用“情”打开矛盾缺口。魏大姐(社区广场舞领队)说:“调解家庭矛盾,光讲道理没用,得用‘土办法’!有对夫妻因为经济问题天天吵架,我就带着队员们去他们家楼下跳广场舞,边跳边故意大声说‘夫妻同心黄土变成金’的道理。后来男主人主动找我诉苦,我又拉着他妻子跳了几次舞,在舞蹈互动中慢慢化解了他们的心结。我们这些大妈就像润滑剂,用家长里短的方式让矛盾‘软着陆’。刚开始调解时特别紧张,怕说错话。后来发现只要真诚倾听、不偏不倚,大家就愿意信任你。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多听少说、多笑少急’。有时候矛盾双方就是需要个发泄口,我们耐心听完,递杯热水、拍拍肩膀,等他们情绪平复了,再用身边的例子讲道理,效果特别好。”
青华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说:“我们打算把我们街道的广场舞团队参与矛盾调解的经验编成小品、快板,在跳舞前表演,既宣传了调解理念,也能让更多人知道遇到矛盾该怎么处理。希望以后能和妇联、司法所合作,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大妈调解员’,把我们的‘舞间调解’做成社区品牌!”
这些来自基层的真实感悟,展现了广场舞大妈们以情感为纽带、以信任为基础,用“接地气”的方式践行矛盾调解,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解读员,为社区和谐注入温暖力量的生动实践。
区妇联主要负责同志听了大家的交流发言后,肯定了广场舞群体作为巾帼力量在自觉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表示下一步将倡导全区所有广场舞团队依托基层妇联组织,通过身份转化与功能升级,实现从文体群体到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蜕变,真正实现矛盾化解在一线、政策宣讲到万家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宣传员+调解员”的双重身份转变,让广场舞团队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新活力,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