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为关爱园内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昌宁县田园镇星荣幼儿园一直在努力。
田园镇星荣幼儿园始建于2002年,是云南省第一批认定的19所“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之一。该园位于城郊结合部,辖区内外出务工、单亲、留守、残疾等特殊儿童较多。因普通公立学校迫于社会压力而“不敢”接收特殊孩子,所以,“随班就读”成为当地特殊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梦想。
据了解,为帮助那些家庭解决孩子入园难的困惑,让特殊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星荣幼儿园以最低的学费或减免学费的方式将他们招收到学校中,让孩子们能够融入学校、融入“朋友圈”。2021年,该校在园幼儿有280人,其中,进城务工家庭儿童90余人、留守儿童20余人、特殊儿童11人(其他园所不愿意接收的有6人、自闭儿童3人、残疾儿童1人、体弱儿童1人)。在县妇儿工委办的指导下,幼儿园建起了‘儿童之家’,帮助那些不能按时到学校接孩子的家长提供照看和服务。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建立了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组织广大女党员、女教师变身“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定期不定期为特殊家庭孩子送温暖、送关爱,经常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一起阅读、一起购物,让他们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学校还开设了早晚上门接送、给没有来园的家长打电话等优质服务,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为什么普通幼儿园不敢接收特殊孩子,而这所幼儿园会反其道而行之呢?“首先,我们不会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孩子。6岁之前是他们康复的黄金期,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园长茶建祝说道,把一群有缺陷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这不是一种正向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异常敏感的心理特点,设计个训方案,创造舒适宽松的环境,再运用蒙台梭利教具帮助孩子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自控能力并改变行为。
学校根据不同类型的儿童及其发展进程,对特殊孩子进行因材施教,既在普通班级里接受集体课和融合课,又在儿童之家接受个训辅导和个性化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
3岁的小女孩娜娜(化名),动不动就“情绪崩溃”,当遇到自己不喜欢,不想做的事时就会大声尖叫、丢东西、躺在地下打滚,甚至会打老师、打同学,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残行为。娜娜在进入一所公办幼儿园一个星期就被退学回家,经家长申请最后转到星荣幼儿园就读。
来到学校后,老师并不急于干预孩子的情绪失控,而是安排她进行一些事务性活动加以观察,然后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从生理上了解关心她、照顾她,逐步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慢慢地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三年时间过去了,如今娜娜在大多数情形下,已能控制住自己情绪并得到很大的转变。
吴老师是一名有15年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在她看来,关爱特殊儿童,需要坚持以“爱”为基点,用“心”去面对每一名特殊学生,“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相处、沟通、交流,爱心、细心、耐心缺一不可”。
7月29日,市妇儿工委办深入该园进行了调研,市妇联主席朱光亮指出,虽然儿童之家建在幼儿园,但这是一所最有特色的儿童之家。园长茶建祝掷地有声地说道:“儿童之家是做好融合教育的有效的载体。融合教育不仅对特殊孩子有帮助,对普通孩子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儿童之家开展融合教育,能实现普通与特殊孩子的多项互动,普通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会照顾、包容和帮助别人了。”
朱光亮希望幼儿园进一步探索学校、家长、专业力量‘三位一体’的幼儿园融合教育支持力量模式,提高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和水平,为在园的融合孩子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与支持。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星荣幼儿园以真心构筑心桥,融汇心灵。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饱含着一段真情,每一段真情里都赋予着家长的一份信任,一份认可!一份肯定!